人物国家队大院里长大的花游人讲述中国花游

中科公益抗白 http://www.ykhongye.com/m/
京报体育

记者李远飞出现在楼梯口的张晓欢,穿着一件红色的T恤衫,让人马上想起一个月前,同样穿着红色上装的她,在布达佩斯泳池边等待运动员上岸时的样子。她的口罩主色也是国旗色,在一角印着五星红旗。“在我们身披战袍为国出征的时候,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和人民,我们要做的就是专注于比赛。但或许大家不知道,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这样,有些运动员要为能够正常参赛而四处筹集经费,我们的国家给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让我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只管去努力就好了。”她说,“很多东西,真的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体会到宝贵。我们都感到了自己国家的强大,由衷地产生了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在上个月于布达佩斯举行的国际泳联游泳世锦赛上,中国花样游泳队拿下了4金2铜,在所有参赛项目上均创造了队史最佳战绩,特别是在集体和双人这两个奥运会比赛项目上,中国队均首次夺得了世锦赛的金牌。这个多年来默默无闻的项目,还有这群默默无闻努力追寻目标的人,突然之间来到了聚光灯下,但很快又随着世锦赛曲终人散,队伍归国进入防疫隔离,再次淡出人们的视野。张晓欢说:“我们是一群默默努力的人,无论逆境还是顺境,都不会更多地去表白自己,就像这个项目的特点一样,要求展示出‘从始至终的轻松感’。无论花游运动员在水里完成自选动作时多憋、多累、多难受,都要默默隐忍,并努力地让旁人觉得这一切看起来很轻松。”见证中国花游的拼搏与奋进年,张晓欢作为“苗子”走进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大门。从国家队的代训队员,到国家队的小队员、队长,再到走上教练员的岗位,她经历了5届奥运会和9届世锦赛,这些年始终没有离开过花游,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国家队中成长,有人甚至称她是“国家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这份经历使她能够从不同角色身份上,见证中国花样游泳从积蓄力量到大步迈进的整个过程。年悉尼奥运会花样游泳决赛后,中国队最终名列集体项目第七,当时首次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张晓欢见证了队里姐姐们的泪水。“我们当时想要拿到第六名。那一届我们练得很苦,为第六名奋斗了很多年,但就是无法突破‘瓶颈’。”她说,“很多姐姐们在这次奥运会后都面临退役,没能实现愿望,所以特别伤心。我当时心里很难过,不是为了名次,而是因为感受到她们眼泪中的不舍和遗憾。”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最终获得了第六名。尽管只是一个位次的提升,但张晓欢仍清楚地记得那种开心的感觉。当时,国际上一个专门报道花游项目的知名专栏曾用傲慢的笔触写道,“中国人特别有耐心,十年的时间,都是在第六名和第七名徘徊。”张晓欢当时看到后很不服气,“中国花游人有一股子韧性。我们队里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憋了劲儿,想着总有一天,一定要实现心中的目标。”又是四年,中国队在北京奥运会的集体项目上取得了铜牌,首次登上奥运会领奖台,张晓欢无法形容当时自己内心中的那种幸福感。等到年的伦敦奥运会时,已经转型成为教练员的张晓欢,在池边看着队员们完成成套动作,拿下了集体项目的银牌、双人项目的铜牌,心中抑制不住地激动,眼泪止不住地流淌。当年的12月,中国花样游泳队在结束亚锦赛后转战墨西哥,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结果取得了世界大奖赛的金牌。当时,张晓欢在自己的微博上直抒胸臆:世界冠军,就从大奖赛开始拿吧!成功来自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切都源于自幼年起就对花游项目深深的热爱……张晓欢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来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提起自己的恩师,前国家花样游泳队主教练汪洁,张晓欢心中涌出的是满满的敬意和佩服。“汪练在教练岗位上一路走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创造的优异成绩和表现出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令人佩服和敬重!”虽然10岁就和汪练在一起,师徒一起已经走过了32年,但张晓欢坦言,真正了解汪洁教练,也是从她退休之后开始的。“在接过了师傅的工作和职责后,我才知道这一切究竟有多难,自己当运动员和后来做助理教练时,是完全体会不到的。”她说,“汪练的精力是超人的,做事严谨的态度和对待事业的敬业精神,也令我们年轻教练非常敬佩。在备战布达佩斯世锦赛的过程中,汪练还一直关心着队伍,我们也定期请汪练到队里看训练,提意见,给队伍打气,给予了我们许多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汪练做了充分的铺垫,我们这一代人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的内心中充满了感恩。”此外在张晓欢看来,这次中国花游在布达佩斯的成功,离不开国家体育总局和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对花游项目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使各省市更加重视花游项目的发展。特别是在花游项目的人才建设上,国家队除了抓一线队伍外,更加重视年轻队员的培养。“国少队和国青队都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比赛机会。年首届世少赛时,我们就派出了13岁的队员参赛。如此小年龄就能参加这么高级别的赛事,由此可见国家对整个项目的重视和支持。这就是东京奥运会后,国家队经历‘大换血’却仍能保持阵容相对不错的一个起点,因为我们有更多有才华的新人可以补充进阵容。”张晓欢举了一个例子,很多年前,中国花游的青少年比赛参赛人数屈指可数,但近几年全国青少年比赛,每一年的参赛人数都在增加,近几年尤其增长迅速。现在国内的花游项目有全国少儿比赛、俱乐部赛,有专业组也有俱乐部组,还细分成许多年龄组别,都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能够参与到花样游泳中来。“花游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后备人才厚度增加,选材面更广,项目成绩提高,影响力提升,项目得以推广。”张晓欢说,“也是因为花游项目成绩越来越好,优秀的老队员也愿意多坚持。这样年轻队员快速成长,给老队员带来冲击,也能在实力上形成良性竞争。”迎接新变化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在中国花游于布达佩斯取得巨大成功后,有关未来的忧患意识也随之而来。“我就老是想,下一届世锦赛如何再打?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现?”张晓欢说,“我们即将面对花游规则的巨大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压力非常大。我一直和运动员们说,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我们重新开始打天下。”大约在今年10月,花样游泳项目将启用新的规则,不仅将引入世界积分排名系统,竞赛项目也将有不小的变化,比如男子单人项目就将成为正式的世锦赛比赛项目,此外在裁判的评判上、难度具体划分上也都有新变化。张晓欢说,“自由编排的时代已经结束,以前自由编排的自由自选,新规则后必须要完成11个必做动作,其中包含7个腿组合,4个技巧动作。但成套动作时长却从4分钟减少到3分半,这意味着队员们要更多地憋在水下,这对心肺功能的要求会更高,对我们的技术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张晓欢看来,项目规则的改革一定会对现有格局带来冲击,给比赛增添不确定性因素。中国队在技术完成的规范、动作的整齐度、动作力量方面有优势,但是在动作的表现力上,对音乐的诠释上,还有托举动作上,都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未来成套动作中要求技巧动作的难度,技巧动作分成了4大组动作,详细划分了技巧托举的类型,难度和奖励的原则。她说:“新规则下,我们有优势,也有劣势。如何把握新规则的变化,顺应新规则的变化,同时能够凸显我们中国队的特长,这是我们要特别动脑筋的一件事。”在新规则实施后,所有的必做动作都将更换,中国队世锦赛上的几套作品都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意味着在明年的福冈世锦赛上,泳联新规则颁布后的第一场世锦赛,中国队就会拿出全新的动作。而为了备战巴黎奥运会,国家队还会利用剩下的时间不断对动作进行调整。这中间就要借助专业人士和团队的力量。张晓欢表示,国家队未来会期待与高水平的专业舞蹈、音乐制作及服装设计师合作,比如舞蹈编排、音乐制作的专业团队,还有知名的编导,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她说:“还包括运动员泳装的设计,甚至是妆容的设计,都会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这次国家队在世锦赛上的新套服装制作,妆容的设计,都是专业老师的帮助,同时也帮助队员在表现力上有很大提升,进行了整体的构思,结果很上镜,很漂亮。”“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增加,是动力也是压力。我们自己要踏下心来!”张晓欢说,“中国花游人一直都是默默隐忍,默默努力的。我们相信,只管努力就好,一切都会在努力的过程里最终显现出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