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民乐排练现场,花样游泳运动员和

当上海花样游泳队遇到上海民乐团,运动员和音乐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0月25日下午,来自上海花样游泳队的22位队员与主教练张晓蕾一同探班上海民乐团的驻场演出《海上生民乐》。在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上,演奏家们正在紧张排练当晚的演出。上海民乐团团长罗小慈向运动员们一一介绍舞台上的民族乐器。

罗小慈向花样游泳运动员们介绍中国民族乐器

“运动员身上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们艺术工作者需要学习的。可能在大家眼中,艺术家光鲜亮丽,但其实和运动员一样,幕后是日复一日的艰苦练习和对极致的不懈追求。”罗小慈说。

完美表演需要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10月20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开启为期23天的第一轮驻场演出。在有着91年悠久历史的地标性建筑中,国乐文化和建筑光影交互融合,海派民乐的创造性呈现令人耳目一新。

罗小慈特别向运动员们介绍了竽和阮两件乐器。当竽吹响时,不少运动员一下就猜到这是“滥竽充数”故事里出现的民族乐器。罗小慈提出如何提升肺活量的问题,张晓蕾说,尽管在天赋上有差距,但后天训练也非常重要。“花样游泳和游泳的一个区别就是花样游泳会时不时需要很长的憋气时间,一般都能够憋气50秒以上。”

罗小慈向运动员介绍海派民乐

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胡晨韵现场展示了一段技艺高超的唢呐独奏,运动员们惊讶其超长憋气功力。罗小慈解释,演奏家用到了特殊的传统演奏技巧“循环呼吸”,“在吹奏乐的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用循环呼吸的方式可以持续憋气45分47秒”。

唢呐演奏家胡晨韵演示“循环换气”技巧

花样游泳讲究视觉艺术效果,而好的配乐对动作的编排和美感的整体呈现极为重要。张晓蕾说:“我们第一步就是选择音乐,有了好的音乐,才会有好的编排和难度,才能得高分。”张晓蕾希望能把艺术的滋养融入运动员的日常生活中,“花游是竞技和表演的结合,平日除了常规训练,我们还要上舞蹈课,接受更多艺术的熏陶。”

展示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之美

幕后探班结束后,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带领运动员们前往音乐厅西侧“艺术之墙”欣赏“光音的故事”——大型3DMapping墙体秀。作为整体文旅项目“海上生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秀通过序章、回响、变奏、新生、华彩五个篇章将上海音乐厅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用光影呈现出来。

“光音的故事”——大型3DMapping墙体秀

第一次看光影秀的花样游泳队队员侯佳依感到非常震撼:“音乐的律动感让我联想到花游,其中一个破碎的画面给我很深的印象。”

驻场版《海上生民乐》在继承国乐传统的同时,增加了科技感和未来感。在罗小慈看来,花样游泳和国乐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团队项目,在兼顾技术和艺术性的同时,我们都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的美。”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

看完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上海花游队领队梁俊如热泪盈眶:“音乐让我联想到了诗经、书法、竹林七贤等太多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罗小慈团长创作的《墨戏》,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不仅是一次演出,而是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展示。”

梁俊如告诉记者,花游队一直都希望能宣传中国文化,这次探班给了她很多灵感。“希望能用花游的方式将海派民乐、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