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好好说话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前几天带娃看电影《五个扑水的少年》,主人公张伟和蛐蛐的不同性格表现,透露了两种不同家庭教育的结果。
张伟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当儿子说参加了游泳队,话音刚落,妈妈就强烈反对,然后各种念叨,你学习成绩不好,考个二本都费劲,不要想有的没的,甚至还连带数落孩子的父亲,没完没了。
在强势的家庭教育下,张伟是一个非常没有自信的孩子,性格里有很多软弱的部分。
当老师要求他当队长的时候,他第一个反应是“我不行”,他认为任何一个小伙伴都比自己有资格。
当老师住院,自己被赶鸭子上架带队训练的时候,他也充满了自我怀疑和不确定。
他带着小伙伴打扫海洋馆,白干了很多活,却不敢和教练提训练的事情。
所有的一切,他都是硬着头皮往上走,逆来顺受,好说话。所以他说自己只是普普通通的张伟中的一个,从来没有什么梦想,如果不是被蛐蛐拽进花样游泳队,他的一生都会平平无奇。
而蛐蛐的母亲热情开朗,每次看见儿子就是一通猛夸,所以蛐蛐虽然成绩不咋地,但是却性格阳光,甚至有点儿没心没肺地开朗。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个被母亲不断打击,数落,责备,总是喜欢缩着头,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有梦想;
一个被母亲花样夸奖,性格积极,总是咧着嘴笑,似乎就没有害怕的事情。
不同的语言,成就了不同的孩子!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任何优点,不断用语言攻击孩子,总是认为呵斥才能换来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
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从来不亚于肢体暴力,它句句扎心,“刀刀”见血,无时不刻不给孩子带来一种精神和内心上的折磨。
中国少年研究中心,曾对多名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在家经常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25.7%的孩子表现出自卑;22.1%的人表现出冷酷;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过一个“印刻效应”,就是如果得到绝望,就会重复绝望;得到痛苦,就会重复痛苦;如果得到否定,就会重复否定。
而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也指出人的观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循环,即大脑产生观念,而观念引导行为,行为会产生结果,结果又在改变大脑。
如果家长骂孩子笨,孩子的大脑就会认同这种观念,真的就会越来越笨!
如果家长骂孩子坏,孩子就真的会越来越叛逆,越来越坏!
如果家长说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孩子真的会特别没出息,做什么都不成功!
父母越批评,孩子越差劲,孩子越差劲,父母越斥责,孩子和父母都掉入了一个负面的怪圈,谁也走不出来,两个人都非常痛苦!
歌手萧敬腾说,自己小时候每次和同学发生争执,爸爸都认为他才是“坏孩子”。于是在萧敬腾的认知里,也认为自己是个带有坏基因的小孩,甚至直言“我生出来的小孩绝对是个坏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当这些不认同,责备,侮辱从最亲的人口里说出时,孩子就会最大地认同父母的话,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
他的性格,人格,行为都会被父母的话浸润,慢慢地,真的成为了一个没出息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对一所小学的18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后,他交给老师一份名单,并暗示老师,名单上的学生未来都很有前途。
8个月后,他再次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后发现,名单上的学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成绩变得优秀,而且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然而罗森塔尔表示这份名单其实是自己随手乱写的。
暗示的效果是巨大的,当你说他没出息,他就越来越坏,但是当你说他是有前途的人,他们就乐于为之努力,一切也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着。
一、多挖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孙云晓教授曾指出:“成功父母和失败父母的区别就是,前者将孩子的优点和对的东西挑出来,而后者是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
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只有看不到孩子优点的父母。
也许你的孩子就是算不明白数学题,但是他背诵记忆特别快,语文很擅长;
也许你的孩子学习就是不开窍,但是他运动力很强;
也许你的孩子五音不全,但是他却喜欢画画......
孩子的发展有无限种可能,孩子的身上也有无限种潜能,家长要做的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不断带孩子去尝试,去挖掘,找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对每一位父母来说,看到孩子的缺点必不可少,但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认可他的努力和进步,也是一项必备的能力。”
如果你认为自己家的娃一无是处,就先低头看看自己挖掘发现的能力是不是还不够!
二、学会认同孩子,而不是否定孩子“罗森塔尔实验”证明了,如果父母能认同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感应到这种正向反馈,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渴望就是受到他人的认同。
所以,父母要学会的不是否定孩子,而是学会认同孩子。
田亮曾在一档节目中提到:我在那么艰苦训练的时候,能感受到父母对我是极大支持的,所以我内心很强大。
所以在女儿森碟的教育上,田亮总是能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正是爸爸的认同,让森碟成长为了一个阳光运动少女。
父母的认同超过了任何人,这就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动力,他们就敢于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三、少贬低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人性的弱点》中的一段话:“人,生来就喜欢被鼓励,用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不要总抱怨“你上课不爱听讲”、“你什么都做不好”、“你的字为什么这么难看”这类负面的话,这些话只会不断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父母的一句认可和鼓励都可以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所以父母要学会转换一下说话的思路。
虽然孩子写字不好看,但是我们可以说“今天你的字比昨天整齐很多了,继续加油哦”;
虽然孩子总是坐不住,但是我们可以鼓励“你昨天只能坐10分钟,今天增加了5分钟,真棒”;
其实我们可以轻松高效地化解孩子的问题,但是我们总是过于焦虑,反而会给孩子强烈的压迫感,导致孩子反叛心加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孩子对话的话术。
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让孩子拥有大大的转变!
教育家冯那斯基曾说过一句话:“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全靠父母塑造。”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精神力量,是成就他,还是摧残他,就在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多看见孩子,多鼓励孩子,将教育的方式换个角度,改个方向,你就会收获一个完全不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