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队选手李冰洁(上)在东京奥运会游泳女子4X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
东京奥运会是我本人参与拍摄的第三届夏季奥运会。在这三次奥运会中,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游泳比赛中负责水下摄影机位的拍摄。从8到,13年的时间里,奥运会的水下摄影设备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只有防水罩包裹相机、镜头再加上一根防水快门线的固定机位模式,发展成今天的水下摄影机器人模式,后者可以用电脑实时监控水下取景、更改焦段、设置曝光组合、拍摄传输图片,甚至可以通过移动云台更改相机位置。那么,在东京奥运会上,一名水下摄影记者需要做些什么呢?
准备阶段
在东京奥运会筹备阶段,也就是开幕前一年多,组委会就向各家媒体收集水下摄影位置需求,媒体根据自己的计划来安排是否在游泳、跳水、水球等项目安放水下摄影器材;同时,组委会有专门的部门来指导这些媒体准备符合条件的水下摄影设备,限制条件包括水下相机的大小、高度、防水罩的颜色、线缆的颜色等。各家媒体就根据这些条件来准备自己的水下摄影设备。
安装阶段
从8年北京奥运会的自由安装,到里约奥运会的水下摄影服务团队提供支持,再到年东京奥运会的仅限水下摄影团队人员进行安装,奥运会水下摄影安装方式也在不断改变。水下摄影器材安装的时间是在奥运会开幕前不到一周。在安装的同时,各家媒体要选择并固定负责水下遥控摄影记者的位置,这个位置应该既能够操控水下设备,又能够进行常规比赛的拍摄。游泳比赛水下摄影遥控位置的竞争最为激烈,这些摄影位置通常是最靠近泳池起点处摄影位置的第一排座位,这样能够减少线缆的使用长度,并让负责水下遥控的摄影记者兼顾泳池起点处的各种画面。
新华社记者丁旭(右)、夏一方将水下摄影器材运送到游泳场馆。许畅摄
新华社记者丁旭(右)、夏一方在游泳比赛场地安装水下摄影器材。许畅摄
在安装日的当天,各家媒体都是携带几个大器材箱入场,将设备取出、安装、检查防水、连接、布线,然后就是选择泳池池底的位置安放设备。位置选择的范围一般从出发点到泳池中部,安装位置不能干扰电视转播(泳池池底四五泳道之间有一条轨道,届时有一台摄像机跟随运动员移动);不要在取景器里看到干扰画面的物体。一般说来,奥运会水下摄影只有广角、鱼眼两种镜头比较适用,取景范围会随着比赛中选择的运动员而变化,但通常,大家都会想拍到一个项目的冠军,而在游泳比赛中运动员按照成绩优劣以道次排列,冠军最有可能出现在4、5、3道次,这几个泳道就是水下摄影设备安放的主要范围。
新华社记者丁旭(右)、夏一方在游泳比赛场地布线。许畅摄
选择好点位,然后将水下摄影设备交给水下摄影服务团队的人员,在与他们沟通好位置后,由他们将设备放到点位上,并在自己的电脑上监控取景器,如果不满意再进行沟通、调试的循环操作,直至对自己的取景满意为止。
新华社记者丁旭将水下摄影相机交给水下摄影服务团队人员。夏一方摄
拍摄阶段
上面的繁琐的准备工作结束后,就等待比赛开始了。在游泳比赛日,一名水下摄影记者的工作时间是这样的:
8:30-10:00到达游泳馆,做各项准备工作。在拍摄位置安放好摄影器材,电脑连接水下相机,研究当日赛程,记录拍摄要点。
新华社记者丁旭的“工位”。
日本共同社水下摄影记者的工作环境:左边的电脑是发稿用的,中间的触屏电脑是水下相机实时监测屏,右边的电脑应该是负责水下相机拍摄和图片接收。盖蒂图片社的克莱夫·罗斯有一天对共同社记者开玩笑说:你简直是在驾驶一艘宇宙飞船!
10:30-13:30(每天比赛结束时间不同,基本早于13:30,因为下午同场馆还有跳水比赛)拍比赛,发稿,过程紧张而刺激。
13:30-15:00补充发稿,匆匆吃点东西补充体力,转场跳水比赛。
15:00-17:00拍摄跳水比赛、发稿。
17:00-19:00简单整理照片(也是短暂休息),将相机存储卡的照片复制到移动硬盘,给相机电池充电(这个得随时充,只晚上充不够),吃东西补充体力。
19:00-21:00游泳预赛拍摄、发稿。
21:00-?调整水下相机的位置,运气不好遇到相机和电脑无法连接的问题,就需要把水下设备从水中取出,查找问题所在。
新华社记者丁旭在游泳馆记者工作间里调试水下器材。夏一方摄
新华社记者丁旭(右)和共同社的记者在比赛前就水下摄影各项参数进行交流。王婧嫱摄
7月25日,参加东京奥运会女子米蝶泳半决赛的选手在比赛中入水。
7月29日,张雨霏在东京奥运会女子米蝶泳决赛中夺冠。
7月24日,张雨霏在东京奥运会女子米蝶泳预赛中。
7月29日,中国队第四棒选手李冰洁(上)在比赛中。当日,在东京奥运会游泳女子4X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由杨浚瑄、汤慕涵、张雨霏、李冰洁组成的中国队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冠。
7月28日,澳大利亚选手蒂特马斯在东京奥运会女子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
7月28日,美国选手莱德茨基(中)在女子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
7月27日,美国选手莱德茨基在东京奥运会女子米自由泳半决赛中入水。
7月28日,匈牙利选手米拉克在东京奥运会游泳男子米蝶泳半决赛中。
7月30日,参赛选手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米蝶泳半决赛中。
游泳比赛结束后,游泳比赛场地就会转换为花样游泳比赛场地,水下摄影经理要求所有水下摄影设备都要从水里取出,等转场完成后再安排时间进行安装。在花样游泳比赛中,水下摄影器材的安放就比较简单了,相机可以摆在池底两侧的任意位置,花样游泳运动员会以泳池中央为舞台循环一周表演,水下摄影设备拍摄的机会基本均等。
8月6日,乌克兰队在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技术自选比赛中。
8月6日,澳大利亚队在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技术自选比赛中。
8月7日晚,东京奥运会花样游泳比赛结束,也是东京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游的比赛场馆——东京水上运动中心结束所有比赛的日子。赛后,水下摄影记者们将设备收起装箱,离开战斗了15天的游泳场馆。
水下摄影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发现,每次大赛,负责水下摄影的总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此外在安装、转场等工作中,各家媒体间总是互相帮助,一些设备也能放心地存放在指定地点,场馆摄影团队专业、负责的管理,同行间的理解、善意,都是一次成功报道的重要条件。
以上,就是一名水下摄影记者需要在奥运会中所做的工作。你心动了吗?
策划:兰红光、王建华
统筹:费茂华、李尕、周大庆
记者:丁旭
编辑:章磊、耿馨宁、尹栋逊